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讲好警予故事
日期:2018-04-09 浏览次数: 字号:[ ]

今年5月1日,是向警予烈士英勇就义90周年纪念日。90年光阴转瞬即过,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向警予和无数革命先烈们前赴后继奋力追求的伟大梦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在向警予牺牲90周年之际,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的时候,我们回首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沧桑巨变,缅怀向警予的光辉事迹,满怀信心地迈向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革命先辈们心系国家前途命运的胸怀是多么崇高,他们的艰苦求索与选择是多么正确,他们对理想信念的坚贞不二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更进一步挖掘革命文物的丰富精神文化内涵,讲好先烈故事,对于旗帜鲜明地弘扬红色文化,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中华儿女为全面实现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而共同奋斗,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向警予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爱国情怀,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向警予和她的战友们走上革命道路的初心。向警予生平事迹陈列所展出的大量文物,包括她的读书日记、笔记,参加革命后的文章、书信,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向警予出生的那一年,即1895年,清王朝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华民族走到了存亡关头。向警予从学生时代开始,目击时艰,即萌生出强烈的爱国忧患意识,心系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学生时代的向警予在一篇作文中就写道:“呜呼,虞唐之世,有尧舜,吾民恃之可以弛责也。乃者世界潮流之所趋,古之风不可复见于今矣。呜呼,我中华之前途,我卓尔之诸君不自负之,其孰负之?诸君,诸君,行矣勉旃。”(《向警予文集》第263页,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下同)“她为国家大事,常常嚎啕大哭”。(《向警予传》,蔡和森著)她在1919年12月给陶毅的信中说:“我们生长在这个时候,假如毫没牺牲,毫不能奋斗,简直不能立足了!”(《向警予纪念文集》26页)年纪轻轻的向警予,忧国忧民之心是多么的沉重而执着。正因为此,她才义无反顾地放弃优裕的家庭生活,“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她最初的理想是教育救国,然而现实使向警予认识到此路不通。在经过反复的寻找比较之后,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迅速地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从此,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她与蔡和森的结婚照,就是两人在共同阅读《资本论》,其含意不言自明。她在给陶毅的信中说:“我们的学术能力,虽然不足,但是我们自信我们的脑筋是纯洁的,我们的思想是彻底的,将来根本改造的大任,我们应当担负的。”(《向警予纪念文集》24页)她对自己的选择非常自信,把自己的选择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宝贵、更重要,为之百折不挠地奋斗,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信仰。进入党的领导层以后,向警予的思想发生了飞跃,为全体工农大众谋解放的目标更加鲜明,形成了一整套团结广大群众共同奋斗的组织领导方法和艺术,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发动组织民众上。向警予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贯穿始终的主线就是爱国主义,她的一生,就是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传奇故事。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向警予是这样,他们那一代革命家都是这样。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在共产党人身上进一步放大,进一步升华,达到了最崇高的境界,永远是中华儿女学习的楷模。我们学习传承警予精神,首先就要牢固树立爱国爱民情怀,要居安思危,保持忧患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应该以向警予等革命先辈为镜子为榜样,不管风云如何变幻,不管道路多么曲折,守定初心毫不动摇,永远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地担当起责任使命。

学习向警予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是影响长远的软实力。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全党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文化资源,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也就是作为物质载体的文物及其所承载的精神和文化内涵。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特色、基色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最珍贵的家产,更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石。警予精神是红色文化范畴中的菁华,与许许多多的革命遗产一样,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在腥风血雨的白色恐怖之下,向警予越是艰险越向前,为的是什么?依靠的是什么?她为的是党的事业,是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富强,依靠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定信仰。同向警予一样,无数革命先烈坚守信念的典范。徐特立、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就是在白色恐怖最严峻的日子里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他们的精神风范,气壮河山。我们宣传和弘扬包括警予精神在内的红色文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育和激励干部群众要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旗帜鲜明地捍卫“四个自信”。

以史为鉴,可以教育和警醒我们更加坚定“四个自信”。1840年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各种社会力量纷纷探索救国之路,都归于失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进程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发展中国。我们今天追溯向警予等革命先辈的足迹,重温这段历史,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社会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反映了历史的必然,绝不是偶然的。近一个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沉滓泛起,兜售唯心史观,打着“反思历史”、学术研究等幌子,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甚至怀疑中国道路,这是我们决不能允许的。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宣扬西式民主,贬低甚至否定根据中国国情选择的发展道路,势必葬送几代人英勇奋斗所取得的成就,引起整个社会的动荡,导致国家四分五裂。前苏联解体造成亡党亡国、民族分裂、社会倒退的历史教训,我们应该认真记取,引为殷鉴,要理直气壮地讲好警予故事,学习警予精神,继承革命传统,为“四个自信”打下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要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理直气壮地宣传红色文化,坚定地与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

学习向警予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唱响实现中国梦的高昂旋律。向警予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以后,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党的事业。她既是我党创建时期的优秀领导人,又是身体力行的实干家,时刻保持着饱满的革命热情和旺盛的革命干劲,像一团烈火、一面旗帜,走到哪里,就把工作做到哪里,给那里的群众带来温暖,燃起大家的希望,成为广大劳工的主心骨。她整天东奔西走,街头演说、募捐、为工人夜校上课等等,事必躬亲,还亲自动笔起草了40多篇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决议和文件,为《向导》、《妇女周刊》等刊物撰写了大量文章。她领导指挥了上海闸北区丝厂女工罢工等多次罢工运动,总是站在斗争的第一线组织指挥,把群众紧紧地团结在自己周围。大革命失败后,向警予不顾生命危险,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组织领导党的地下工作,直至英勇牺牲。她这种顽强拼搏精神,连敌人都暗暗惊叹。

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已经胜利在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新时代的征途上,我们更要努力向革命先辈学习,像他们一样,发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奉献精神,鼓舞革命斗志,激扬革命热情,发扬革命传统,投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牢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始终保持进取精神,自强不息,努力奋斗。

尽管时移世易,警予精神永不褪色,永远熠熠生辉,永远是鞭策和鼓舞一代又一代后来人砥砺前行的不竭力量源泉。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向警予留下的宝贵遗产,不断赋予警予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讲好警予故事,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历史的浪潮滚滚向前,但是不管岁月走过多远,时间会证明一点:警予精神,永放光芒!(向警予同志纪念馆 ?刘蓉华)


回顶部
Copyright Reserved 2014-2016 版权所有 © bet365777 京ICP备13034673号-1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8017